柑桔黑点病,柑桔黑斑病病原菌?

自贡地区柑橘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自贡地区是柑橘种植的重要产区之一,然而,柑橘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下面将介绍自贡地区柑橘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自贡地区柑橘主要病害包括黄龙病、炭疽病和柑橘黑斑病等。黄龙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嫩叶和嫩枝传播,严重影响柑橘的生长和产量。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发生,会导致柑橘果实腐烂。柑橘黑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潮湿环境下发生,会导致柑橘果实表面出现黑斑。

其次,自贡地区柑橘主要虫害包括柑橘红蜘蛛、柑橘食叶蛾和柑橘象等。柑橘红蜘蛛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在干燥炎热的环境下繁殖,会导致柑橘叶片变黄、干枯。柑橘食叶蛾是一种以柑橘叶片为食的害虫,会导致柑橘叶片被啃食,影响柑橘的光合作用。柑橘象是一种以柑橘果实为食的害虫,会导致柑橘果实被啃食,影响柑橘的品质和产量。

为了有效防治柑橘病虫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柑橘园的管理,保持园区的清洁和通风,及时清除病虫害源。其次,合理施肥,保证柑橘树的健康生长,提高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此外,定期喷洒农药,选择适当的农药进行防治,注意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最后,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扩散。

综上所述,自贡地区柑橘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是多样化且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通过加强管理、合理施肥、定期喷洒农药以及加强监测和预警,可以有效防治柑橘病虫害,保障柑橘产量和品质的稳定。

王 琴

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然而,日照时间较短,阴云天气较为常见。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柑橘,尤其是一些晚熟柑橘品种。近年来,自贡市的柑橘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全市共种植柑橘约4.2万公顷,占全市水果种植面积的84.6%。其中,杂柑和甜橙种植较多,形成了沿S305线自贡至荣县的宽皮柑桔产业带,以及沱江河流域自贡段的甜橙产业带。

然而,柑橘作为多年生果树,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由于不恰当的农事操作或使用不恰当的防治方法等原因,病虫害在田间大量积累,最终导致果实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植株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目前,全市的柑橘生产现状显示出柑橘树势较弱,果实品质较差,这成为自贡市柑橘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多种病虫害的危害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全市柑橘产区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今后的防治策略需要加以重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柑橘产业的发展状况: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推广科学的农事操作方法,提高柑橘树的抗病虫害能力;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治意识和技能;加强病虫害防治的科研力量,开展病虫害的综合防控研究;加强柑橘品种的选育工作,培育抗病虫害的新品种。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柑橘产量和品质,促进自贡市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

柑桔黑点病,柑桔黑斑病病原菌?

1 主要虫害

1. 1 柑橘红蜘蛛

柑橘红蜘蛛是一种世代重叠类昆虫,也被称为柑橘全爪螨。它的发生受温度影响,一年可以发生多达16到17代。在自贡的气温条件下,每年的春秋两季是柑橘红蜘蛛的高发期,即3月至5月和9月至11月。

柑橘红蜘蛛对柑橘树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叶片和果实上。受害的叶片会出现密密麻麻的针尖大小的灰白色斑点,有些甚至整片叶子呈现灰白色,失去光泽,最终会脱落。果实表面受损后会出现浅绿色和浅黄色斑点,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

2.柑橘红蜘蛛的防治可以从加强田间管理开始。冬季清理果园,剪掉病虫害枝和枯枝,可以有效减少柑橘红蜘蛛的滋生源。此外,改善果园的微环境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可以适当引入天敌,例如种植一些适合天敌生存的杂草,或者在幼龄果园中穿插种植大豆等豆科作物。这样可以引入瓢虫、捕食性螨虫等天敌,既能对柑橘红蜘蛛起到一定防控作用,也可以增强柑橘树的生长势。

当柑橘红蜘蛛普遍发生时,需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以选择使用45%联肼·乙螨唑悬浮剂5000倍液进行喷洒,也可以将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与110g/L乙螨唑悬浮剂5000倍液进行混合使用,交替使用化学药剂,以预防柑橘红蜘蛛产生抗药性。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柑橘红蜘蛛的数量,保护柑橘树的健康生长。

1. 2 柑橘黄蜘蛛

2.柑橘黄蜘蛛(Eotetranychus kan-kitus Ehara)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柑橘树的叶片、嫩梢,以及花蕾和果实。每年的4月至5月和10月至11月是柑橘黄蜘蛛大量繁殖和危害的高峰期。这种害虫喜欢在叶片背面活动,不喜欢阳光直射。它的卵多数产在叶背面的主脉和侧脉两侧。成年柑橘树受害严重时,下部和内膛的损伤比树冠顶部和周边更为严重。与柑橘红蜘蛛不同的是,受到柑橘黄蜘蛛破坏的叶子会失去绿色,形成大的黄色斑点。叶子背面凹陷,正面凸出,凹陷的部分常常有丝网覆盖。当叶片受到严重损害时,会扭曲成畸形,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树体落叶、落果,对树势、果实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2.2 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防治柑橘黄蜘蛛,我们需要根据其危害规律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治的指标是在花期前每100片叶上不超过100头蜘蛛,花期后不超过300头蜘蛛。我们可以从加强田间管理、引入天敌以及适时进行药剂防治等方面入手。具体的防治方法可以参考柑橘红蜘蛛的防治措施。

1. 3 柑橘蓟马

2. 3. 1 发生特点 柑橘种植区的重要害虫蓟马(Scirtothrips citri)在柑橘花期和幼果期时表现出明显的特点。尤其是黄蓟马和花蓟马,一年内可以繁殖5到8代,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3到28摄氏度。当秋季气温低于17摄氏度时,蓟马会进入越冬状态。蓟马对柑橘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开花期和幼果期。蓟马具有独特的锉吸式口器,当它们伤害柑橘叶子时,首先会锉伤嫩表皮,然后吸取汁液,导致表皮细胞受损。受损区域表面呈现灰色或银灰色,最终在叶脉两侧形成灰褐色或银白色条纹,导致叶片异常膨胀。严重的情况下,叶片可能出现畸形、变形和叶缘硬化。受损的幼果周围会形成环状疤痕。

3.2 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防治蓟马,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我们采用了农业措施,包括冬季清园和减少越冬虫源。我们在柑橘园内或附近不种植易受蓟马为害的豆科植物,以避免转主危害的发生。此外,我们还发现蓟马对蓝色具有较强的趋性,因此我们在柑橘园内的花期和幼果期悬挂蓝板,以诱杀蓟马。

化学防控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选择在柑橘花期前、幼果期和抽梢期进行化学防治。在这个时期,我们加强监测,当花谢花后达到5%~10%或幼果直径达到1.8cm且有虫时,我们立即进行喷药防治。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类等药剂进行防治。

通过采取这些综合的防治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地控制蓟马的危害,保护柑橘园的健康生长。

1. 4 柑橘潜叶蛾

柑橘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也被称为“鬼画符”,属于鳞翅目潜叶蛾科。它的幼虫期是其主要危害时期。幼虫从卵孵化后,会从叶底面潜入叶表皮下,啃食叶肉,形成白色的隧道。这些隧道内充满了幼虫的粪便,并最终在隧道内结茧化蛹。成虫大多在清晨羽化,夜间活动,对光线非常敏感。它们适宜发生的温度范围是20~28℃。当柑橘受到它们的危害时,叶片会卷曲、硬化并脱落,果实也容易腐烂。这直接影响了柑桔的产量和品质。

1. 4. 2 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柑桔潜叶蛾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结合栽培措施及时抹芽控梢,包括夏梢和秋梢。此外,在放梢前半个月,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抽梢整齐。我们可以统一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以促进嫩叶转绿,枝条充实,避免柑桔潜叶蛾的危害高峰期。另外,对于轻微的柑桔潜叶蛾危害,我们可以使用18%的四唑虫酰胺悬浮剂,以15000~20000倍液进行喷雾。而对于严重的柑桔潜叶蛾危害,我们推荐使用剂量为10000~15000倍液的药剂。

1. 5 桃蛀螟

1.5.1 发生特点 桃蛀螟( 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Guenée) ,除了柑橘,它还会对桃子、李子和苹果等水果以及玉米和高粱等禾本科作物造成危害。它宿主范围广、食性杂。幼虫啃食果皮,排出深棕色颗粒状粪便,堆积或悬挂在蛀虫口,下雨时,黄褐色的汁液从蛀虫口中渗出,导致果实腐烂。此外,转果危害也是桃蛀螟幼虫的习性。成虫昼伏夜出,对糖醋液和黑光灯有较强趋性。另外它们习惯在被茂密枝叶覆盖的的果实上或果实的结合部产卵。

1.5.1 发生特点 桃蛀螟( 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Guenée) 是一种害虫,它不仅对柑橘类水果造成危害,还会对桃子、李子、苹果等水果以及玉米和高粱等禾本科作物造成危害。它的宿主范围广泛,食性杂。幼虫会啃食果皮,并排出深棕色颗粒状的粪便,这些粪便会堆积或悬挂在蛀虫口,当下雨时,黄褐色的汁液会从蛀虫口中渗出,导致果实腐烂。此外,桃蛀螟幼虫还有转果危害的习性。成虫通常在白天躲藏,夜晚才出来活动,它们对糖醋液和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另外,它们也喜欢在被茂密枝叶覆盖的果实上或果实的结合部产卵。

1.5.2 防治措施

为了防治桃蛀螟对柑橘园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农业措施:在冬季,清理柑橘园及其周围的玉米、高粱等作物的残株,集中清理附近桃树的老腐皮,以消灭越冬的桃蛀螟幼虫。此外,减少在柑橘园附近种植桃树、玉米等桃蛀螟的寄主植物。另外,及时进行疏果,防止果实膨胀后挤在一起,为桃蛀螟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理化诱控:可以使用黑光灯或糖醋液来诱捕和杀死果园中的成虫。

化学防治:根据果园实际监测情况,在桃蛀螟卵孵化盛期至幼虫发生初期,可以交替使用以下两种药剂进行防治:一种是600倍浓度的天达2116与2000倍浓度的20%天达虫酰肼液的混合物,另一种是600倍浓度的天达2116与1500倍浓度的25%天达灭幼脲液的混合物。

2 主要病害

2. 1 柑橘褐斑病

2.1.1 发生特点
柑橘褐斑病的病原物是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它有两种类型:橘致病型和粗柠檬致病型。目前,在我国柑橘褐斑病中,橘致病型是主要的病原类型,它可以侵染柑橘的叶片、果实和枝条。一旦叶片受到感染,症状就会在1天内显现出来。病斑最初出现在侧脉上,然后扩展到主脉。它们开始是深褐色的霉状物,然后发展成边缘呈褐色的细尾状近圆形病斑,周围还有黄色的晕圈。随着病斑的扩大,最终导致叶片脱落。当枝条被侵染时,首先在上面形成小的褐色凹点,然后这些凹点会在树枝周围扩展成更大的病斑。在潮湿的空气中,病斑扩展的速度更快,最终导致病斑上部的新梢枯死。当果实被侵染时,病原体会在花期从柱头侵入并隐藏在囊轴中。当果实发育成幼果时,可以在果实表面看到小的黑褐色凹陷病斑,这就是病原症状。随着果实成熟,病斑会不断扩展成近圆形的褐色大病斑,严重情况下,甚至会深入果肉,导致果肉腐烂。

2. 1. 2 防治措施
为了防治褐斑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选择果园的选址时,应优先考虑地势较高、采光通风良好的地方,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果园内应设有排水沟,及时排干水分,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其次,在种植时选择健康无病的苗木,包括健康的砧木和接穗。健康的嫁接苗一般可以保持6~8年的安全期。另外,加强水肥管理,合理施用氮肥,增加磷肥和钾肥的施用,可以提高苗木的抗病性。同时,要避免过度灌溉,保持果园湿度在最适宜的范围内。在清理果园时,要及时清理病枝落叶和落果,以减少初侵染源。根据褐斑病的发病规律,春梢到秋梢期间是褐斑病最易发病的时候,尤其是春梢期和幼果期最为严重。因此,防治的关键时期为每年的4~5月,在春梢和落花期应进行喷药防治。可以使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86.5%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和33.5%喹啉铜悬浮剂2000倍液进行防治。

柑桔黑点病,柑桔黑斑病病原菌?

2. 2 柑橘炭疽病

2.1 特点
柑橘炭疽病的病原菌是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一般来说,栽培管理不善的弱树,长势弱的枝条、内膛枝、中下部枝条及其上果实较容易受其侵染导致炭疽病的发生。该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病斑。

急性型病斑主要出现在未成熟的新叶上,从叶尖开始,病斑初呈墨绿色,类似热水烫伤,后迅速扩展成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波纹状大病斑,病叶腐烂,导致严重的全株性落叶。

慢性型病斑主要出现在成熟叶或老叶靠近叶缘处。病斑边缘呈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病健交界处明显。

发病高峰期一般在9月至10月,此时易引起大量落叶、枯蒂落果及枝条开裂,导致树势衰退、产量下降,甚至发生整枝或整株枯死。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该病常引起果实大量腐烂,造成严重的损失。

2. 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防治柑橘炭疽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肥水管理: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过量使用氮肥。及时排灌,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2. 修剪管理:适时适量修剪柑橘树,去除衰弱枝,调节树体生长与结果的平衡,增强树势,提高抵抗病原菌的能力。

3. 清园处理:冬季和春季彻底清理果园,清除病叶和病果,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

4. 药剂防治:选择适当的杀菌剂进行药剂防治,结合根外追肥,提高防治效果。在病菌侵染高峰期,使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6%咪鲜胺乳油600倍液进行交替使用,可以有效防治柑橘炭疽病。

2. 3 柑橘黑斑病

柑橘茎点霉(Phoma citricarpa)是柑橘黑斑病的致病菌,主要感染柑橘果实,在果皮上形成多种类型的病斑。柑橘黑斑病主要通过子囊孢子传播,这些孢子可以通过自身弹射、雨水飞溅和昆虫传播。高温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扩散,而降雨量影响子囊孢子的释放,病害的严重程度与总降雨量成正比。病果在果园内呈聚集分布,病株之间的间隔越近,病果越多,病情越严重。同一棵树的树冠内也呈聚集分布,中部和下部果实的发病程度较重,而上部果实的发病程度较轻。病原菌侵入果实表皮后的潜伏期与果实大小成反比,果实越小,潜伏期越长。此外,携带病原菌的果实或果皮对无病区的果园是安全的。

2.3.2 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防治柑橘黑斑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春梢展叶期或谢花期的60%~80%时,可以使用一种既能保护植株又能内吸的杀菌剂进行喷施,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菌的侵染。其次,在幼果期至第2次生理落果时,可以使用铜制剂进行喷施,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防治效果。通过这些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同时也能有效地控制柑橘黑斑病的发生。

2. 4 柑橘脂点黄斑病

2. 4. 1 发生特点 柑橘脂点黄斑病的病原菌为叶点霉( Phyllosticta sp. ) ,是一种柑橘上的常见病害,大量发生会严重影响柑橘树势和产量。叶片是柑橘脂点黄斑病病菌主要为害对象,在叶片上有脂点黄斑型、褐色小圆星型、混合型 3 种表现型。脂点黄斑型是先在叶背现针头大小的褪绿小点,后逐渐扩展成大小不一的黄色斑块,并伴随淡黄色疤疹状小粒点,褐色小圆星型则首先在叶面出现芝麻粒大小赤褐色的近圆形斑点,随后扩大变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而一般柑橘夏梢被侵染后,常出现此两种类型混合的混合型病斑。该病原物侵染果皮时,会先在果皮上出现黄褐色小粒点,随着病斑不断扩展和老化,小粒点颜色变深,同时病斑分泌脂状物,很快被氧化成褐色,连成一片,形成大脂斑。此种病斑常出现在果实向阳那一面的表皮上,一般不会侵入果肉。

2. 4. 2 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防治柑橘脂点黄斑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每年采收后,及时剪除病枯枝,并将果园内的枯枝、落叶带出果园集中焚烧。此外,可以使用石硫合剂进行树冠喷雾,以进一步控制病害的传播。如果土壤过酸,可以在冬季清园时撒施石灰,以调节土壤酸碱度。

另外,我们还可以优化栽培模式,合理密植果树,对树势衰弱、发病较重的果园,及时喷施叶面肥,并结合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以提高树体的营养水平,增强树势,增加树体的抵抗力。

在化学防治方面,根据田间试验的结果,我们可以使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来防治柑橘脂点黄斑病,这两种药剂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cbqcbq4479@qq.co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mixuejie.com/1392.html